Skip to content

考后谈

第二次

押的题目就考了 EX1,命中率很低 QAQ。本章的题目很难,特别后 20 道题,有的题目甚至不知道参考答案在说什么。 而考试题目几乎都是从前 30 题中选的,可惜了后面需要琢磨的题目。 时间关系,这一章我也有许多疏漏,恰好就漏了考试最后一题,不过应付考试应该是没问题的,有深度的神仙题目应该就留给后人填坑了。

第三次

毕竟是数学考试,不能没背就不会吧。姑且我在考场上,猜测了一下构造方法——正所谓,「向答案证明」,既然要用容斥原理,那我就把所有的连乘拆成累加,正好凑出了(1)k,只需要再去观察一下每一项究竟是什么含义,或者说是谁和谁的交集,大约就能猜出来不少。

结果对不对不重要,重要的是猜题的过程。让我想起了我在「大学最后一场考试」那篇文章里提到的编造热膨胀系数,考试中的心理斗争很有趣,与今天很类似。

第四次

第四次考试结束,和预期一样,每次都会有一题出乎预料而没有准备。对于这最后一次的考试来说,我也只是背了课后题,很多正文部分的概念都不清楚。 第 8 章引入了很多新概念,但每个概念究竟是做什么的,还没来得及搞清楚,就急匆匆迎接考试了。

不过,相对于结果,过程更值得记录。

在写第一篇作业笔记的时候,就希望能把这件事「做完、做好」。做完就是能从开始坚持到结束,做好就是不断完善。 目前来看,应该还是做的不错的,即便是最后一次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,我还是尽可能地把问题都整理完;而且每一次写笔记都有尝试改进,使用更好的方法,更美观的排版。

也是通过这学期写课程笔记,我也练习了一些新技能,Github 的使用更熟练了(原来只用 push,甚至都不用 pull)😋;使用 VScode 后,写笔记也坚持使用 Vim 操作;在图片处理方面,一开始是使用 PPT 画图,PicGo 上传图传管理,再链接的方式,现在使用 drawio 进行插图,还可以对图片进行二次编辑!此外,也开始注意 Markdown 的一些语法要求,源码也稍微规范些。

所以我认为此次写笔记的经历是有收获的,也希望之后能做的更好。

2022 年 1 月 5 日